【探針】新黨計賺國民黨◎金恆煒
台灣日報2004-9-29 3:00
古人常說「兩大之間難為小」,然而也不,新黨悠遊於中國國民黨與親民黨之間,把小黨的效應發揮到極致,吃國打親,游刃有餘。一方面大佔國民黨的便宜,吃光喝盡,一毛錢不花,還贏得國民黨的感謝,另一方面,抹抹油嘴,心滿意足之餘,同時幫助國民黨能夠汲納親民黨,最後使國民黨不費一兵一卒而攻宋城掠宋地,收編親民黨於其麾下。
');
// ]]> -->
所以,新黨與國民黨是「魚幫水、水幫魚」,而受創巨深的非親民黨莫屬。這就是為什麼親民黨發言人劉文雄會說:「有郁慕明這樣的同志,還需要敵人嗎?」也是為什麼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會質疑新黨「沒有誠意」,而認為新黨此舉是「親痛仇快」,痛的是親(民黨)沒錯,快的不見得是「仇」,可能是國民黨。
宋之批郁,不能說沒有道理。確實,新黨看透國民黨「一統泛藍」的企圖,故而拿「人才合併」為餌,利用新黨「併入」中國國民黨以共同選舉,結果新黨死忠票不會跑,還可以吃掉親民黨,甚至國民黨的票。只要看新黨選戰推出所謂「國旗裝」,就知道對準的是「深藍票」。
問題是,新黨已是泡沫黨,上屆立委改選只拿到金門一席,此次改選,新黨勝算極小,能不能保金門一席都未可知,此番是死馬靠活馬醫,利用國民黨的旗幟號召選民,多一票是一票,贏一席是多一席。聰明的是,新黨8名參選人,獨獨保留一名金門選區以新黨參選,美其名曰「凸顯主體性」。真要凸顯,為什麼是金門選區的?自是扮豬吃老虎,笨出不笨進。
新黨打國民黨主意,是窮小子揩富家子的油;富家子國民黨明知新黨趁火打劫,卻甘心情願,目的是藉新黨來釣親民黨。新黨玩的是無本生意,國民黨玩的是「以少取多,以小換大」的把戲。年底親民黨選垮,親民黨人非「跳船」不可,屆時國民黨不必付出任何代價包括副主席位置給宋楚瑜,就能夠全盤接收「泛宋軍」。
新黨固然「奸巧」,國民黨何嘗不?泛藍的「整合」,其實是血淋淋的權力鬥爭,而且是「黨國」云亡的最後大戲,值得好好品味。
Wednesday, September 29, 2004
Wednesday, September 22, 2004
【探針】看李家兩代的厲害◎金恆煒
【探針】看李家兩代的厲害◎金恆煒
台灣日報2004-9-22 3:00
政治鬥爭講究「穩狠準」,親民黨立委李慶華、李慶安兄妹檔跳將出來公開向黨主席宋楚瑜開火,其「狠」可知。親民黨常常喜歡用「武昌起義第一槍」自況,因為這是黨國體制之肇端,那麼,在宋光環日褪,黨勢日蹙的時候,李氏兄妹毫不掩飾的向宋楚瑜開槍,很可能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。親民黨的骨牌效應是不是因此開始,心高氣傲的宋楚瑜是不是會像《三國演義》的周公瑜一樣「吐血」,可以觀察。
');
// ]]> -->
李慶華兄妹的記者會,一則批判親民黨偏離民意,二則反對宋把「合併」拖到選後二月,三則不支持宋所言合併後成立「另一政黨」。儘管李家兄妹為宋緩頰,強調「另一個政黨」就是「中國國民黨」,目的在不要赤裸裸的與宋唱反調,也是不要讓宋太難堪,但「硬拗」的本色如此,令人發噱。重點是,宋楚瑜慷慨激昂的吶喊:「我就不信親民黨沒票」遂而破功,李家兄妹等於打了宋楚瑜與親民黨一記響亮的耳刮子。
李家兄妹「合併」的「合理化」理由依然「硬拗」,他她們說是「因為李登輝主張台獨路線,暗助民進黨大搞黑金」,於今李已出黨,所以國親「理念相同」。應「恢復團結」云云。真的嗎?不只是李前主席2000年大選之後遭「逼宮」出黨在前,而親民黨成黨在後,這是李家兄妹說謊不打草稿其一,更且李前總統籌組台聯在2001年立委改選之前,親民黨當年要鯨吞新黨、蠶食國民黨,宣稱「只有泛宋軍沒有泛藍軍」,這是李家兄妹說謊不打草稿其二。更且,國民黨立委陳學聖在李家兄妹開記者會時公開宣布「台獨」是國民黨的「選項」,李家兄妹還入不入國民黨?
李家兄妹系出國民黨權貴,父親李煥奔走於國親之間,問題是,父親與子女分屬兩黨而兩代沆瀣一氣,便宜的是,無論國民黨垮或親民黨亡,李家兩代都能優遊其間,逐權力而居;只是今天是親民黨宋楚瑜見棄,李家兄妹首先發難,造宋楚瑜之反,一跨步就回到父親的黨,依然是「藍五類」,所以千亡萬亡,李家不亡。厲害罷蚓然而,其他的親民黨人呢?自然成為李家兄妹喋血五步下的墊背。故而受害的豈止黨主席一人?連黨主席都可以成為向上爬的工具,何況他人?新黨主席郁慕明宣佈新黨要用「中國國民黨」之名參選,親民黨發言人劉文雄抨擊說:「有這樣同志還需要敵人?」如今是禍起黨內,不知道要如何評價黨主席眼前的紅人?
李家兄妹心狠手辣不輸乃父,果然是家學淵源,甚而青出於藍,誰說泛藍沒有希望?
台灣日報2004-9-22 3:00
政治鬥爭講究「穩狠準」,親民黨立委李慶華、李慶安兄妹檔跳將出來公開向黨主席宋楚瑜開火,其「狠」可知。親民黨常常喜歡用「武昌起義第一槍」自況,因為這是黨國體制之肇端,那麼,在宋光環日褪,黨勢日蹙的時候,李氏兄妹毫不掩飾的向宋楚瑜開槍,很可能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。親民黨的骨牌效應是不是因此開始,心高氣傲的宋楚瑜是不是會像《三國演義》的周公瑜一樣「吐血」,可以觀察。
');
// ]]> -->
李慶華兄妹的記者會,一則批判親民黨偏離民意,二則反對宋把「合併」拖到選後二月,三則不支持宋所言合併後成立「另一政黨」。儘管李家兄妹為宋緩頰,強調「另一個政黨」就是「中國國民黨」,目的在不要赤裸裸的與宋唱反調,也是不要讓宋太難堪,但「硬拗」的本色如此,令人發噱。重點是,宋楚瑜慷慨激昂的吶喊:「我就不信親民黨沒票」遂而破功,李家兄妹等於打了宋楚瑜與親民黨一記響亮的耳刮子。
李家兄妹「合併」的「合理化」理由依然「硬拗」,他她們說是「因為李登輝主張台獨路線,暗助民進黨大搞黑金」,於今李已出黨,所以國親「理念相同」。應「恢復團結」云云。真的嗎?不只是李前主席2000年大選之後遭「逼宮」出黨在前,而親民黨成黨在後,這是李家兄妹說謊不打草稿其一,更且李前總統籌組台聯在2001年立委改選之前,親民黨當年要鯨吞新黨、蠶食國民黨,宣稱「只有泛宋軍沒有泛藍軍」,這是李家兄妹說謊不打草稿其二。更且,國民黨立委陳學聖在李家兄妹開記者會時公開宣布「台獨」是國民黨的「選項」,李家兄妹還入不入國民黨?
李家兄妹系出國民黨權貴,父親李煥奔走於國親之間,問題是,父親與子女分屬兩黨而兩代沆瀣一氣,便宜的是,無論國民黨垮或親民黨亡,李家兩代都能優遊其間,逐權力而居;只是今天是親民黨宋楚瑜見棄,李家兄妹首先發難,造宋楚瑜之反,一跨步就回到父親的黨,依然是「藍五類」,所以千亡萬亡,李家不亡。厲害罷蚓然而,其他的親民黨人呢?自然成為李家兄妹喋血五步下的墊背。故而受害的豈止黨主席一人?連黨主席都可以成為向上爬的工具,何況他人?新黨主席郁慕明宣佈新黨要用「中國國民黨」之名參選,親民黨發言人劉文雄抨擊說:「有這樣同志還需要敵人?」如今是禍起黨內,不知道要如何評價黨主席眼前的紅人?
李家兄妹心狠手辣不輸乃父,果然是家學淵源,甚而青出於藍,誰說泛藍沒有希望?
Wednesday, September 15, 2004
【探針】從「真調會」到「覆議案」透顯的歷史意義◎金恆煒
【探針】從「真調會」到「覆議案」透顯的歷史意義◎金恆煒
台灣日報2004-9-15 3:00
行政院針對「319真相特別調查委員會條例」提出的「覆議案」,以114:0遭到否決,有令人訝異也有叫人不訝異的地方。訝異的是,如此明顯違憲違法又違反民主體制的「連宋真調會」,泛藍內部竟然沒有異聲,這是其一。年底立委選戰不怕選民反彈嗎?這是其二。不訝異的是,泛藍在連戰連敗之餘,還有凝聚的力量,可見中國國民黨祭出最嚴厲的「開除」軍令是有用的,同時,在立委改選之前,國民黨黨產的威力不容忽視;「錢神」之為用,於此又見一例。此外,國民黨能拉住「無黨聯盟」的「傭兵」來支援,不能小覷其影響力。
');
// ]]> -->
國民黨跑了一票,親民黨也跑了一票,這是泛藍美中不足之處,也是吞舟之漏的警訊。然而,游月霞從中國渡海回來投票以及有案在身的何智輝現身立院,國民黨不能說全無能耐。
重點是,把「真調會」放在台灣歷史或民主進程的「長時段」來看,更可以得出有趣的觀察結果。首先,這是泛藍展現其威力的最後一次,舉一個實例就知言之不虛。第四屆立院國民黨掌控123席,加上新黨的11席,總共有134席,佔絕對多數。到了第五屆,國民黨只剩下68席,親民黨46席,新黨1席,三黨勉強過半,到今天泛藍最多只有111票。換句話說,泛藍的絕對優勢已經不再,現在不過勉強過半而已。這次的「覆議案」連宋已經把吃奶的力量都使將出來,與過去舉重若輕相較,其落差之大可知。
其次,國民黨「百足之蟲」,經過2000年、2004年兩次大選,最多是「死而不僵」,「真調會」更充分讓台灣人民深刻體認泛藍是台灣的「亂源」,是阻礙台灣民主的「大石頭」。泛藍在國會不過勉強過半,依然興風作浪、為所欲為,這表示2001年立委改選並沒有給泛藍「教訓」,泛藍只要還有一口氣在,絕對不會讓台灣順遂的走上民主坦途。
老實說,泛藍如此倒行逆施,固然可惡,不過,反過來想,這何嘗不是台灣人民「啟蒙」的過程?國民黨失去中央執政權,要求人民不可讓民進黨「一黨獨大」,此一訴求不是沒有說服力,但是,泛藍如此惡搞,正顯示「政黨輪替」必須徹底。要徹徹底底讓泛藍輸一次,泛藍才能脫胎換骨,才能真正質變為民主體制中的民主政黨。
「覆議案」失敗,不只是使民進黨及台聯取得年底選戰的「本錢」,更重要的是,黨國體制的最後一次演出,竟而如此淋漓酣暢,如此鞭辟入裡,說是戲劇中的「反高潮」也不為過。
台灣日報2004-9-15 3:00
行政院針對「319真相特別調查委員會條例」提出的「覆議案」,以114:0遭到否決,有令人訝異也有叫人不訝異的地方。訝異的是,如此明顯違憲違法又違反民主體制的「連宋真調會」,泛藍內部竟然沒有異聲,這是其一。年底立委選戰不怕選民反彈嗎?這是其二。不訝異的是,泛藍在連戰連敗之餘,還有凝聚的力量,可見中國國民黨祭出最嚴厲的「開除」軍令是有用的,同時,在立委改選之前,國民黨黨產的威力不容忽視;「錢神」之為用,於此又見一例。此外,國民黨能拉住「無黨聯盟」的「傭兵」來支援,不能小覷其影響力。
');
// ]]> -->
國民黨跑了一票,親民黨也跑了一票,這是泛藍美中不足之處,也是吞舟之漏的警訊。然而,游月霞從中國渡海回來投票以及有案在身的何智輝現身立院,國民黨不能說全無能耐。
重點是,把「真調會」放在台灣歷史或民主進程的「長時段」來看,更可以得出有趣的觀察結果。首先,這是泛藍展現其威力的最後一次,舉一個實例就知言之不虛。第四屆立院國民黨掌控123席,加上新黨的11席,總共有134席,佔絕對多數。到了第五屆,國民黨只剩下68席,親民黨46席,新黨1席,三黨勉強過半,到今天泛藍最多只有111票。換句話說,泛藍的絕對優勢已經不再,現在不過勉強過半而已。這次的「覆議案」連宋已經把吃奶的力量都使將出來,與過去舉重若輕相較,其落差之大可知。
其次,國民黨「百足之蟲」,經過2000年、2004年兩次大選,最多是「死而不僵」,「真調會」更充分讓台灣人民深刻體認泛藍是台灣的「亂源」,是阻礙台灣民主的「大石頭」。泛藍在國會不過勉強過半,依然興風作浪、為所欲為,這表示2001年立委改選並沒有給泛藍「教訓」,泛藍只要還有一口氣在,絕對不會讓台灣順遂的走上民主坦途。
老實說,泛藍如此倒行逆施,固然可惡,不過,反過來想,這何嘗不是台灣人民「啟蒙」的過程?國民黨失去中央執政權,要求人民不可讓民進黨「一黨獨大」,此一訴求不是沒有說服力,但是,泛藍如此惡搞,正顯示「政黨輪替」必須徹底。要徹徹底底讓泛藍輸一次,泛藍才能脫胎換骨,才能真正質變為民主體制中的民主政黨。
「覆議案」失敗,不只是使民進黨及台聯取得年底選戰的「本錢」,更重要的是,黨國體制的最後一次演出,竟而如此淋漓酣暢,如此鞭辟入裡,說是戲劇中的「反高潮」也不為過。
Subscribe to:
Comments (Atom)